2)第152章 报业时代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这个好名字被人家用了,我们就用《长安报》吧。”

  一个是国家名字,一个是首都名字,李世民觉得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

  “师父,秦王府和东宫都开始搞报纸了,你说我们是不是也要搞一份报纸出来?

  国子学有那么多的文人士子,写文章这个事情,我们才是最擅长的。”

  国子学里头,杜构站在孔颖达身边,颇为期待的跟他说着话。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报纸这个东西是亏本货,搞不懂李承宗为什么让人去搞这个东西。

  现在看来,这个玩意不一定是赔钱的啊。

  东西两市有那么多的铺子,整个大唐有许多的作坊。

  只要这些铺子和作坊愿意在报纸上打广告,这报纸就不会亏本。

  最关键的是我发现报纸这个东西,会影响舆论啊。

  伴随着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对舆论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孔颖达这话,基本上就意味着他已经同意了杜构的提议了。

  事实上这么新鲜的东西冒出来,肯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的。

  报纸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门槛。

  这年头又不像是后世,需要上面审批。

  当然了,以后是不是也需要审批,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是啊,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我们要抓紧,最好就是能够超越《大唐报》和《长安报》,让我们国子学旗下的报纸,成为大唐最有名的报纸。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报纸上宣扬我们自己的思想,打压科学这个东西。”

  杜构慢慢的发现了拜师孔颖达的好处,所以也是隔三差五的跟在孔颖达身边。

  虽然京兆杜氏也是一个大家族。

  但是影响力跟曲阜孔氏比起来,还是差了比较多的。

  “嗯,报纸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负责,具体的印刷可以让曲阜书铺那边的掌柜帮你搞定。

  但是各种稿纸相关的内容,你就召集国子学里头的学员去研究。

  总之这一次我们的《儒学报》,一定不能落后太多。”

  孔颖达这话,意味着大唐的报业时代,正式开始了。

  三家入场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入场。

  虽然市场不需要那么多,但是对于报业的发展却是非常有利的。

  相当于有资本进来,推动报业发展。

  ……

  长安城各个酒肆,这段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

  读报人!

  客人在酒肆里头喝酒吃饭,掌柜就会雇佣一个人在酒肆里头读报。

  一方面,大唐大部分人还是不识字的,他们不具备自己读报的能力。

  另外一方面,虽然一文钱一斤是亏本价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花费一文钱去买报纸,还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所以读报人出现之后,很快就受到了欢饮。

  一些中端的酒肆,更是喜欢这样的存在。

  甚至连一些茶馆,也开始雇佣读报人在那里干活了。

  无形之中,三百六十行中又多了一行。

  而这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

  无形之间,长安城百姓们愿意让自己子女读书识字的人数,就上升了一大波。

  读书的好处,读报的好处,都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大家都不傻,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