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0章 小东西大用处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变大。

  毕竟百姓们要是感受到了这种好处之后,自然会权衡利弊一下。

  “陛下,马上就要大规模的秋收了,这个打谷机估计是赶不上了。

  实在是有点遗憾,有点可惜啊。”

  感慨完毕之后,马周忍不住觉得有点遗憾。

  少部分的稻田,已经开始收割了。

  其他的哪怕是晚一点,也晚不了太多。

  顶多就是五六七八天的功夫而已。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在大唐推广打谷机,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只是在长安城四周的农村推广,也不现实。

  至少马周是这么认为的。

  “谁说赶不上了呢?关中的这一波水稻,由于蝗灾的影响,都是只种植了一次,所以现在就可以收割了。

  但是江南各地的话,普遍都已经在种植双季稻了。

  他们的稻谷收割时间,基本上还要一个月左右。”

  李承宗既然已经把打谷机搞出来了,自然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运用起来。

  要不然那么折腾干什么?

  “陛下,哪怕是还要一个月,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

  不管是把制作图纸传到江南去,还是从长安城生产好了运输过去,都没有办法在一个月内就大规模的推广。”

  马周信誓旦旦的回答道。

  他虽然也是很希望可以赶得上,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能为了拍马屁而随便乱说。

  “这些打谷机的制作很简单,集中渭水新城这里的木匠,只需要两天功夫就可以大规模的制作几千台。

  江南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只要飞鸽传书的把图纸送过去,让各地尽快的组织匠人制作,还是有希望赶上的。”

  “陛下,虽然今天的这一台打谷机制作的很快,那是因为我们请了最优秀的木匠来打造。

  其他的匠人单单要熟悉这个东西,就可能需要一两天的功夫呢。”

  马周在旁边解释着原因,不过李承宗却是完全不听。

  “不,不需要这么久,也不需要那么麻烦的让木匠负责所有的打谷机零件的制作。

  我们只要将打谷机的零件拆分开来,让每个木匠负责制作其中的一个零件,然后安排专门的匠人组装起来,就可以了。

  一些零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水车推动的机械设备来加工,生产效率完全不是单打独斗可以比得上的。”

  李承宗轻飘飘的抛出了一个新的玩意。

  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是之前大家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的。

  虽然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来生产打谷机,似乎有点大材小用。

  毕竟历史上流水线的生产工艺,最成功的就是在汽车行业了。

  但是,这个年头,用流水线的生产工艺生产打谷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后面四轮马车之类的其他产品,也是一样可以水平展开。

  “陛下,如果是这样子拆开来的话,制作的效率倒是会提高很多,并且对匠人的要求也会低很多。

  但是不同匠人制作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一样啊。”

  马周想了想,觉得李承宗说的有道理。

  这自然是好事。

  所以哪怕是自己被打脸了,他也无所谓。

  “我大唐不是已经制定了新式的度量制吗?只要大家都严格的按照这个度量制来制作零件,误差就不会很大。

  如果度量制都已经推出来两年了,还有匠人不会运用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匠人。”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