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章 旅途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欧大陆由于帕米尔山结的存在极大阻碍东西方的交流。中原想要到达欧洲,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

  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随着纬度半径不断减小地貌也越平整,是北大西洋暖流以北受到北冰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区域,骑兵可以一路从岭北杭爱山快速机动到唐林城西方的喀山汗国。

  而且这段距离仅仅只有三千多公里,远不如东汉首都洛阳到西域喀什的距离。

  所以历史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任何势力从岭北右臂打欧洲,据上攻中原是相当方便。

  除了发现一条平坦的前往西方的道路,成吉思汗还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引导汉人在岭北种地。

  汉唐以来,所有人都以为这地方不适合耕种,忽必烈却建五卫,每卫万人,其中屯田者两千人,屯田军与其他军人为二与八之比。

  京师六卫,每军抽兵士二人屯田,以供兵士八人之食。也就是说,十分之二的人屯田,就能满足其余十分之八的人的粮食需要。

  当然,这也是指岭北的南部地区,至于北部地区,一年有大半年是冻土,什么都长不出来。

  大明为了吸引百姓迁移过来,这些年放开了不少小金矿的开发,在这条铁路沿岸,有不少汉人和蒙古人的淘金者,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小镇。

  不过这些小镇大部分都是靠近车站所建,因为这里还有不少的小型部落,根本不受朝廷管辖。

  而且他们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也难以捉拿。

  至于大部落,绝大多数都已经臣服了大明。不服从的,也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就全部剿灭干净。

  要不然,留着他们,铁路线的安全根本没有保证。

  成吉思汗之后,蒙元人认识到了地理大发现对国家的用处。其后后,蒙元又对岭北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勘测。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和瑞带队,第一次走陆路抵达北冰洋,知道了通过昂可剌河(叶尼塞河)就能抵达北冰洋。

  所以第二次他造了三艘大船,每艘船上一千人,沿着昂可剌河抵达北冰洋,并且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前两次勘测岭北,是为了了解地形,第三次勘测,则是蒙元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些小型部落。

  这一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完州人刘好礼为五部断事官时进行的,不过岭北的野人部落见他人多势众,根本不理睬他,见了他们就跑。

  第四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大天文学家郭守敬为使其编的授时历更准时,在元至元十六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搞测量。

  他建议应在“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测验。

  该建议被采纳后,郭守敬主持了这次对北极地区的测量及探险。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